標題:

L'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'etre

aa.jpg

 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發問:

求一切有關 L' 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'etre 此書的資料 L' 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'etre 的英譯是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.

最佳解答:

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小說 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》(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,英文譯名: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);法文譯名:L'insoutenable légèrté de l'être;德文譯名:Die Unertr?gliche Leichtighkeit des Seins);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·昆德拉於1984年所寫的小說。小說的背景設在布拉格,內容涉及相當多的哲學觀念。米蘭·昆德拉藉此堅定地奠定了他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。(《紐約時報》語) 在中國過去流行的譯本是由作家韓少功於1985年翻譯,作家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版本。200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南京大學教授許鈞重譯的版本,書名也變為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》;書名從原文直譯為中文則為『不可承受的存在之輕』。在台灣,皇冠出版社於2004年跟據最新法文譯本再次出版繁體中文譯本,由尉遲秀翻譯。 文中的名句有: 「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中都有無數次的重複,我們就會象耶穌釘於十字架,被釘死在永恆上。這個前景是可怕的,在那永劫回歸的世界里,無法承受的責任重荷,沉沉壓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,這就是尼采說的永劫回歸觀是最沉重的負擔的原因吧。」。「如果永劫回歸是最沉重的負擔,那麼我們的生活能以其全部輝煌的輕鬆,來與之抗衡,可是,沉重便真的悲慘,而輕鬆便真的輝煌嗎?」。「最沉重的負擔壓得我們崩塌了、沉沒了,將我們釘在地上。可是在每一個時代的愛情詩篇里,女人總渴望壓在男人的身軀之下。也許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,負擔越沉,我們的生活也就越貼近大地,越趨近真切和實在。」 書中昆德拉奏響了他的四重奏:托馬斯,特瑞莎,薩賓納與弗蘭茨。通過各個人物的角度講述了了一個存在主義的主題,重還是輕?政治對人生命的扭曲程度到底有多大?昆德拉借薩賓納的口說出了「我不是反共,我是反對媚俗!」。藉此表示了他自己的取向。

其他解答:
arrow
arrow

    rll33xb99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